环球快讯:【当好新时代的奔跑者】洪荣标:推动翔安机场片区跑出建设加速度
名片洪荣标,市机场片区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、市资源规划局森林资源与保护区管理处一级调研员。2021年记三等功,2022年获评鹭岛好公仆。
声音在机场建设关键年,作为建设者,我们更应保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、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和恪尽职守的责任感,将提质增效落到“实”字上,全力推动翔安机场片区建设跑出加速度。
(资料图片)
洪荣标(左)在翔安机场片区施工现场。(市机指 供图)
厦门网讯(厦门日报记者 谢嘉迪)细细算来,如今已是洪荣标投身翔安机场片区建设的第4个年头,但是他还是以第一天到市机场片区指挥部(简称“市机指”)般的热情来开展工作。
用地、用海的一项项关键数据,他牢记于心;海洋环评、用海论证等一个个重要评审工作,他落实于行。“我们机场建设者的奔跑速度,直接影响着翔安机场片区建设的进度。”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,秉持着这一份责任与使命,市机场片区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洪荣标临近退休,依旧步履不停。
铁肩担责 为专题审批抢出时间
厦门翔安机场横跨大嶝北部片区、莲河片区、蔡厝片区等,此般体量的海岛型机场,放眼全国鲜有先例,在洪荣标以往的工程前期审批工作中更是前所未见。
厦门翔安机场建设前期审批工作,其协调难度、工作复杂性几乎与项目的规模成“正比”,不仅需要用海、用地等多方面技术研究支撑,还要经过国家发改委、自然资源部、生态环境部等多个国家部委以及相关单位的审查。“急事多、难事多、硬骨头多”几乎成为这项工作的固有标签。
2020年6月,一份紧急任务落在了市机指的肩头——尽快提交“关于厦门翔安机场建设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”专题报告。“建设对环境的影响”这一课题能细分出海洋声学、环境学等多门类专业领域,相关涉海论证还需要四季度调查数据支撑,从工作量上看形成专题报告大约需要一年时间。时间紧、任务重,洪荣标第一时间协调海洋三所着手编制专题报告,协调相关技术单位提供数据,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介入讨论、群策群力。
“那段时间加班已成常态,可每当大家准备回家休息时,还能听见洪主任办公室里传来的键盘敲击声。”深夜,洪荣标在办公室来回奔走、组织协调工作的画面,已成为他留在同事们心中最深刻的印象。
在洪荣标和同事的努力推动下,同月下旬,“关于厦门翔安机场建设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”专题报告正式递交,此时距离任务下达仅仅过去了不到半个月。在随后的审批过程中,该专题报告更是一次通过,抢出了不少时间。
步履不停 书写机场建设新篇章
用“飞梭”来形容工作中的洪荣标再合适不过——四年来多次往返北京、杭州、上海、南京、青岛等地,206航次、32.18万公里航程。
“一年365天,我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路上。如果将这一航程拉成直线,几乎可以环绕地球8圈。”说走就走的出差对洪荣标来说已是家常便饭。
“俗话说‘术业有专攻’,面对厦门翔安机场建设这一项系统性工程,我们需要向全国集智,很多专业领域问题要完成数据分析、图示研究等方面研究,与专家们‘面谈’是必要条件。”2021年的某天,洪荣标更是“跑”出了职业生涯最快纪录。“当时用海审查进入了关键期,一些卡脖子的问题急需业内顶尖专家技术支持。当了解到专家在辽宁盘锦,那晚我立刻就出发,两千多公里、飞机转汽车、5个多小时,直奔盘锦,第二天上午就和专家完成了对接。”
责任在肩、使命必达。洪荣标是无数机场建设者的缩影,5年时间,他们犹如飞梭般往返全国各地,只为心中那同一理想。2021年,项目审批工作势如破竹,同年12月厦门翔安机场工程海域使用权证正式获批,至此,项目用海手续全面完成。
洪荣标已年近60岁,依然奔波在审批工作一线,他不懈奔跑的动力,正是心中对新机场的愿景期盼。令人欣慰的是,翔安机场片区建设如今已遍地开花——2022年全面开工,随后,机场快速路、溪东路等重要交通要道先后落地,机场核心区建设突破地面“±0”界限,飞行区已开工建设,3800米航空跑道即将破土而出……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