力争到2025年 全市汽车工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
力争引入1-2家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;招引一家驱动电机及减速器生产企业;鼓励利用自有建设用地推进换电站建设;逐步实现2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上线运行……日前,《沈阳市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3-2025)(征求意见稿)》发布并提出了上述内容。目前,该行动计划正公开征求意见,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,全市汽车工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,其中新能源汽车产值占比达到25%,超过1000亿元,把沈阳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重要汽车产业中心。
在产业布局方面,征求意见稿提出,在大东和铁西区现有汽车产业布局基础上,以铁西区为核心深化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条发展,以大东区为核心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及氢燃料电池汽车业态集聚;浑南区定位高端科技型产业链配套区,引育芯片、电子电器、传感器等智能汽车配套产业链;苏家屯区定位汽车检测、汽车轻量化、汽车模具为主的产业链配套区,招引车身部件、检测机构、汽车材料、汽车模具等企业落户。
力争引入1-2家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开展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布局是一项重点任务。征求意见稿提出,加快推进华晨宝马引进新世代车型,扩充新能源汽车产品型谱;结合沈阳市汽车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资源,充分利用沈阳市现有整车生产资源,力争引入1-2家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,构建整车多极发展格局,扩大沈阳市新能源汽车生产规模,逐步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基地。推进华晨宝马全新动力电池、亿纬锂能储能及动力电池等重点项目建设,加速国科金能新能源汽车用低温动力电池产业化,打造动力电池“链主”明星企业,根据“链主”企业的配套需求引入相关联的电池隔膜、正负极材料、电解液、电池管理系统等上游关键配套企业,形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全产业链条发展。同时推进驱动电机项目建设。力争在2025年前再成功招引一家驱动电机及减速器生产企业。
引导社会资本建设公共汽车充电基础设施
充换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。征求意见稿提出,加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。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,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围绕公共停车场、政府机关、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、新建住宅、办公楼、商场、酒店等建设公共汽车充电基础设施,支持公交、环卫、通勤、出租、物流等领域加快建设专用充电基础设施。鼓励利用自有建设用地,或通过租赁、合作经营等方式,在出租、物流、矿区等领域率先推进换电站建设。
2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逐步上线运行
征求意见稿提出,引进燃料电池重卡、客车、MPV等车型;推进丰田燃料电池整车特别是商用车型生产线落户沈阳;积极引入宝马燃料电池整车落地沈阳;在燃料电池电堆、燃料电池系统方面重点引入捷氢科技、亿华通、雄川氢能等企业。瞄准中科科创、美国戈尔、加拿大巴拉德、国鸿氢能等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开展招商工作,构建膜电极组件、双极板、碳纸、催化剂、空气压缩机、氢气循环泵、车载储氢系统等重点关键核心零部件产业生态。
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多场景应用。围绕氢燃料电池产业园、物流园区和用氢企业周边,以“以车促站、车站联动”的模式在2025年之前建成2-3座加氢站。立足物流运输、公交客运等氢燃料电池汽车适配运输场景,逐步实现2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上线运行。
逐步推广智能网联汽车路网智能化改造升级
征求意见稿提出加快大东汽车城智能网联汽车路网智能化改造升级,逐步推广到全市其他区域范围。建立全市统一标准的云控平台,提供车路云一体化服务,开展自动驾驶车辆运行监管。
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。拓展自动驾驶车辆应用场景范围,重点推进自动驾驶出租车、自动驾驶清扫车、无人零售、无人配送等场景测试并逐步商用化。依托大东区汽车城智慧交通专线项目,对公交车开展智能化改造,打造智慧公交。围绕沈阳市物流园区周边路段,建设包括自动驾驶短途接驳车辆及循环物流车、干线自动驾驶卡车等应用场景,因地制宜形成沈阳特色运营模式。此外,还将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。
实现1-2家大型检测机构落户沈阳
征求意见稿提出打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目标。建设沈阳汽车检测产业基地,实现1-2家大型检测机构落户沈阳,完成建设并达到投入使用的条件;新引进2-3家高端汽车模具企业,为本地及周边地区提供模具配套服务;提升现有研发机构的创新能力,打造科创中心、智能制造中心、文化交流中心,建设优质的汽车生产性服务支撑体系。
在提高报废汽车拆解及再制造能力方面,将培育和引进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及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企业,完善报废机动车回收服务网络,提升回收企业拆解水平和服务能力,拓展免费上门拖车和代办车辆注销登记等服务。此外,还将发展沈阳特色“汽车+文化”经济。建设具有特色的汽车小镇,引入地产资本在园区打造以汽车旅游为主题的汽车模型体验馆、汽车文化运动主题公园、汽车营地等文旅场所。
沈阳晚报、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刘宏伟
摄影记者 陈鸿博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