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日立秋,“啃秋”的5样食物别忘了,祈福纳祥,日子越过越旺
岁月流转,四季轮回 ,又迎来了一年的立秋季。立秋是夏秋两季转换的节点,虽然暑热依旧,但已经达到顶峰开始回落,暑气逐渐收敛,大自然中的万物也开始逐渐走向萧条,从古至今立秋一直备受重视,也衍生了很多关于立秋的习俗,除了祭拜土地、庆丰收之外,还有晒秋、啃秋等。
(相关资料图)
民谚有“ 立秋要啃秋,不变癞痢头 ”,据传在明代,有一年应天府(也就是现今的南京)有不少人的头上都长了癞痢疮,一直没有治愈的办法,后来一户人家得来一个方子,那就是在立秋给孩子吃西瓜,孩子头上的癞痢疮竟然没了,后来人们便纷纷效仿,希望孩子入秋后不得癞痢疮,能健康平安,逐渐就有了立秋“啃秋”的习俗并流传了下来。
其实在民间“啃秋”的时候,并没有特别规定,只是选择合适的食材吃,来为身体补充营养和能量,让身体更健康,希望在夏秋相交之际也不容易出现健康问题。 明日立秋,按照传统要“啃秋”,5样食物记得吃,祈福纳祥日子旺。
一、吃瓜果
每到立秋,我国华北和东北等地区有吃瓜果的传统习俗,也被称为“咬秋”,通常“咬秋”的食材没有特别规定,可以是西瓜、桃子、甜瓜、梨等。因民谚有“大暑小暑不算暑,立秋处暑正当暑”也就是说立秋虽然代表着夏秋两季转换,但气温并不会立即下降,还会持续热上一段时间,此时“咬秋”吃瓜果,正好能缓解秋燥,同时秋天是丰收的季节,吃瓜果也是人们庆祝丰收。
推荐做法:家常小吊梨汤
准备食材:梨、银耳、话梅、陈皮、枸杞和冰糖。
1、银耳放入清水中泡发,洗净撕碎放入煮锅中,加入适量的清水煮出胶质。
2、梨清洗干净,切成小块。
3、银耳炖煮出胶质后加入梨块和话梅,继续煮半个小时。
4、加入陈皮和枸杞,再次炖煮半个小时,加入适量的冰糖即可。
二、吃面食
俗话说“入伏饺子,立秋面”,立秋还有不少地方都流行吃面,此时人们的胃口逐渐恢复,而且夏季人们喜冷贪凉,经常吃冰糕、喝冷饮等,肠胃不免会受影响,为了养护家人的肠胃,主妇多会在立秋的时候做一顿热汤面或热卤面等给家人吃,让家人舒服的进入秋季。
推荐做法:豆角焖面
准备食材:四季豆、五花肉片、圆面条。
1、炒锅中加入适量的油,加入花椒、八角炸出香味,倒入五花肉和姜片炒出油脂,加入蒜末,倒入料酒、生抽、老抽翻炒均匀,再倒入豆角段翻炒。
2、加入没过豆角的清水煮开,加入十三香、白糖和盐,盛出半碗汤。
3、面条铺在锅中焖8分钟,倒入盛出来的汤再焖5分钟。
4、碗中加入一勺蒜末、一勺醋和香油搅拌均匀,淋在面条上拌匀即可。
三、食肉
按照传统习俗,立秋这天人们要食肉贴秋膘的。人们经历了一整个“苦夏”,体内的能量和营养几乎消耗了差不多了,体重也下降了,人也消瘦了不少,立秋的时候人们需要吃一些富含营养的肉类,为身体补充营养,特别是在北京地区,居民都会在这天上街买肉,一些肉铺更是人满为患。
推荐做法:酸菜烩白肉
准备食材:五花肉、酸菜、粉丝。
1、五花肉洗净,猪皮那面放入烧热的铁锅中烤至焦黄,洗刷干净放入冷水锅中,加入姜片、八角、花椒、小葱,煮30分钟左右煮熟。
2、酸菜涮洗几次,白菜帮的部分用刀片薄,然后全部切丝。
3、炒锅中加入少量的油,油热后倒入酸菜翻炒1分钟,倒入一碗高汤和半碗清水,煮5分钟。
4、五花肉煮好后晾凉切薄片,放入锅中煮3分钟左右,出锅后撒上香菜即可。
四、吃豆腐
在山东莱西地区,立秋有“吃了立秋的渣,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”的说法,这里的“渣”说的则是用豆末和青菜做成小豆腐,人们认为吃了“立秋渣”,秋天不容易肚子。如果当地没有“小豆腐”,也可以用豆腐代替,制成一道美味效果也是一样的,不仅能补充营养,而且豆腐还谐音“都富”、“兜福”,也有美好的寓意。
推荐做法:滑蛋焖豆腐
准备食材:鸡蛋、老豆腐。
1、3个鸡蛋打入碗中加盐打散,油温三成热将鸡蛋慢慢淋入锅中,并用筷子快速转圈搅散,当鸡蛋定型后盛出。
2、豆腐切小块,油温五成热时倒入锅中,煎至表面微黄。
3、碗中加入1勺蚝油、1勺生抽、少量的白糖,适量的淀粉、适量盐,倒入半碗清水搅拌均匀,倒入锅中。
4、加入滑蛋碎,翻炒均匀焖5分钟即可出锅。
五、吃赤小豆
从唐宋时起,在立秋还有用井水服食赤小豆的风俗,到了立秋当天取七粒至十四粒赤小豆,用井水吞服,同时还要面朝西方,据说这样在一整个秋天不犯痢疾。不管这样的说法有无科学依据,赤小豆的营养价值是不能被忽视的,在立秋当日可以给家人用赤小豆做成粥、羹或者甜品,都是很不错的。
推荐做法:三红汤
准备食材:赤小豆、红皮花生、红枣和冰糖。
1、红豆、花生和红枣分别洗净,红豆和花生放入清水中浸泡,红枣切片。
2、红豆和花生倒入锅中,加入适量的清水煮30分钟。
3、加入红枣片继续煮10分钟,加入适量的冰糖即可。
关键词: